吃东西也是那样,比如有人吃大肥肉吃得过量,吐了,以后他一见到大肥肉虽然没有吃,也会恶心厌食,这也是条件反色。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还用动物来实验条件反色,给狗准备好一些好吃的东西,然后铃声一响,放狗去吃。这样多次后,狗只要听到铃声,虽然前面放的只是空盆,它也会分泌唾液,仿佛前面仍然放着美餐。
望梅止渴也是条件反色的结果,因为人们吃过梅子,这圆溜溜,青淋淋的梅子、曾经使吃过它的人牙龈发酸,满嘴津液。在他的大脑皮质上记下了这种"酸"的印象,而且是十分强烈的印象。这样,每当他看到梅子,或者有人给他提起梅子时,他嘴里就会发酸。
也许你读到这里,你的脑子里已经作出了条件反色。"酸梅","酸梅",使你的嘴巴里已含着许多口水了。
望梅止渴
现代医学常常利用条件反色来治病。譬如有人腹部手术后小便闭住了,尿不出来。大夫让病人看自来水龙头流水,听水龙头放水的声音,这样有导病人对流水和小便产生联想,不多会儿,随着哗哗的流水声,病人就尿了来了。也有些失眠的人,常常在睡前喝杯牛乃,做些柔软动作,这样不久,一喝牛乃,一做动作,就产生睡意,不再失眠了。
当然,有的人也可以因为条件反色而有发疾病。如对花粉过敏的哮喘病人,当他嗅到花粉后就会发病。但有的病人见到假的纸花或者塑料花后,虽然没有过敏源--花粉,它也会引起气喘。在日常生活中,条件反色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从来没有吃过要,打过针的小孩,看见穿白大衣的医生是不怕的。当他多次看病后,就会把吃苦要、批股上打针和穿白大衣的医生联系起来,以后他一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虽然没有吃要或者打针,也会惧怕地躲避和啼哭。
三国时期的曹草就注意到"条件反色"现象,在天气炎热,长途跋涉、口干如焚的困境下,使出"望梅止渴"一计,使将士们的口倾刻大减,克服了困难,摆TUO了困境。可见远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了这条深奥的生理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