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娱乐 > 电影 >
体育电影国内遇冷? 专家:体制问题是关键
更新时间:2020-12-17 03:03

 
彭于晏主演的《激战》票房过亿   


  (姜佳敏/文)激战了16天的里约奥运会终于在昨日闭幕,尽管中国26金的成绩较近几届相比有所退步,但金牌榜第三的地位仍体现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强大。然而,与国内体育事业逐渐强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体育题材电影在日益庞大的国内电影市场仍旧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而在同为体育强国的美国,体育题材电影早已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为何体育题材电影在两国的境遇有如此大的差别?体育题材电影为何在中国屈指可数且常常遇冷?中美体育题材电影的差距在哪里?搜狐娱乐采访了几位影评人和电影制片人,让他们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女篮五号》是1959年谢晋导演的作品  

  【Part 1】体育电影中国遇冷,美国叫好又叫座

  对于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很多人的记忆可能还停留在1959年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如今,五十年过去了,体育题材电影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近几年,能够叫得出名字的华语体育题材电影《激战》(2013)、《破风》(2015)虽说票房都过亿,但只能说堪堪回本,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和关注。《隐形的翅膀》(2007)、《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翻滚吧!阿信》(2011)这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更是票房惨淡,也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在引进体育片方面,2016年3月在国内上映的由塔伦-埃格顿、休-杰克曼等主演的《飞鹰艾迪》也同样遇冷。这部讲述英国著名跳台滑雪名将“飞鹰艾迪”生平事迹的电影在IMDb上有7.6分的评分,在豆瓣也有8分的高分,美国上映首周拿下了600万美元的票房,而在国内上映首周的票房只有区区300万人民币,可谓惨败,就算“金刚狼”休-杰克曼亲临中国为电影宣传,也没能调动起国内观众的兴趣。

  反观在同是体育强国的美国,体育题材的电影则基本上在多年来一直叫好又叫座。

 
《飞鹰艾迪》在中国也遇冷   

  早在1976年,史泰龙主演的拳击电影《洛奇》就以11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了7400万美元的票房,获得了九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三项奥斯卡大奖。同为拳击题材电影的《百万美元宝贝》(2004)和《斗士》(2010)也都分别收获了2.1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票房,并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

  球类题材的电影在美国同样很受欢迎。以足球为背景的电影《点球成金》(2011)收获了1.1亿美元票房,并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在内的6项奥斯卡提名;以橄榄球为元素的电影《弱点》(2010)以2900万美元的低成本劲收3亿美元的高票房,同时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

  并且,像《告别昨日》(1979)、《愤怒的公牛》(1980)这样的电影尽管票房平平,但都非常受奥斯卡垂青。截止至2016年,奥斯卡的历史上总共有33部体育电影136项提名,足以证明体育题材电影在美国公众心中的地位。

  【Part 2】根本原因:中国实行举国体制,美国实行全民体育

  说到国内体育题材少之又少的原因,曾有媒体分析称,是因为体育题材电影拍摄难度大。《破风》的导演林超贤就曾表示,主要演员为了贴近角色,进行了几个月的魔鬼训练,拍摄时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摔伤。每个演员全身上下的装备价值不菲,拍摄所有的400台专业赛车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拍一部运动类电影的时间,可以拍3到4部爱情片。

  但《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却认为,这并不最主要的原因,动作片的拍摄难度也很大,特效电影中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也很高。归根到底,还是国内没有为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壤。“我们国内没有一个体育的概念。更多的时候,我们体育的状态开始于上学,终结于毕业。”而且,中国的体育是举国体制,民众们总认为体育属于运动员和国家,通常都成了观看他们争金夺银的看客。老百姓对体育没有特别多的参与感,自然对体育电影的投入就会比较差。但在美国,全民体育深入人心,并且美国的体育是个人行为,人们从事体育是出于真正的热爱,是为了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而美国大多数体育题材的电影也传递了这样的精神,所以受欢迎程度高。

  制片人关雅荻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在美国,体育是自下而上的,民众们都是自发地参与体育项目,组织体育赛事,他们觉得体育是跟工作、吃喝拉撒一样重要的。而当这个意识形成了以后,就会自然地从身体需求过渡到对精神的需求,比如说看电影。“我们还没有形成全民体育的意识,连参与体育的意识都没有,你怎么说服咱们国人去看一个体育题材的电影呢?”

  关雅荻同时表示,美国体育题材的电影几乎都是基于真实故事,所以电影也往往因为真实才为大众所接受。而这些真实故事都来源于美国大量的体育人物传记和新闻报道。但在国内,这样的文字素材非常少见,电影公司想买版权都买不到。究其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对体育的不重视。

 
《百万美元宝贝》海报   

  【Part 3】美国电影借体育讲人性,中国电影受“唯金牌论”困扰

  并且,阿郎认为,就电影本身而言,美国的体育题材电影对体育的理解更加到位。无论是励志故事,还是反英雄式故事,观众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主角对体育的执着是出于热爱,也崇拜他们突破困难,实现理想的精神。另一方面,电影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或者赛事,而是将体育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借体育讲生活、讲人性。

  比如在《弱点》中,一个被周围人都放弃了的男孩,在领养家庭的帮助下,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橄榄球理想,同时也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这正是将在赛场上的体育精神延续到了生活当中。主角对自身各方面都实现了超越,这样的故事很能打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百万美元宝贝》中,希拉里•斯万克饰演的女拳击手不甘心只做一个服务员,32岁“高龄”的她在拳击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过程中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甚至于,她最终被击打成全身瘫痪,一向执拗的她选择放手,以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她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精神的开拓,这也意味着体育精神回归到了人性本身。

  对比之下,国产体育题材电影还是局限于体育赛场,并受到了“唯金牌论”的束缚。在描写中国女排的电影《沙鸥》(1981)中,排球女将沙鸥没有获得金牌,懊恼地将银牌丢入大海。很明显,创作者还是曲解了体育精神的内涵。

  阿郎表示:“我们的体育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夺金牌,很难说是真正地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这种简单粗暴的想法会影响我们对体育电影的拍摄,观众也很难感受到主角是真正地热爱体育。”

  尽管近几年的体育题材电影在努力摆脱“唯金牌论”的桎梏,阿郎仍然认为电影中还是有很多生硬的成分。“《激战》里,彭于晏练拳击,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发泄,是对体育恶狠狠的应用,不是真心地去享受拳击带来的美。并且我能感受到电影在努力地将体育赛事和生活融合起来,但并不是那么自然。”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激战》、《破风》这些电影中,我们仍能看到华语电影人的努力。正在筹备的,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李娜》也让人们对国产体育题材电影充满了期待。关雅荻也表示,如今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政策也在逐渐放开,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参与体育、关注体育。更加令人欣慰的是,从本届奥运会傅园慧等运动员的走红,我们也能感受到国人在渐渐走出“唯金牌论”的泥潭,更多地去享受体育。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体育题材电影也能在国内崛起。

关键词:体育,电影,国内,遇冷,专家,体制,问题是,关键,彭于晏,主
>>>
>>>
频道热点
社会
明星
热点
爆料
  • 安徽纪委监委派员赴太和县督导医院涉嫌骗保问题调查工作
  • 百香果女童案择期宣判  广西杨光毅强间案始末再审结果
  • 这也算夸人?黄觉晒彭昱畅原图傲称:痣一个没少
  • 假声男高音歌唱家刘珅:20岁,不给自己设限
  • 李湘王岳轮律师声明 李湘称恶人有恶报什么请况?
  • 王岳轮方称KTV事件系有人草作 “壁咚”成摆拍?
  • 《奋斗吧主播》司雯嘉对组员不满?
  • 没与张丹峰离婚!洪欣晒一家三口合照辟谣婚变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