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人物 >
曹草生前对司马懿什么态度?曹草为什么及时杀了他?
更新时间:2020-02-04 11:20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曹草为什么及时杀了司马懿?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曹草善于采纳良言,却对司马懿有偏见

  魏武帝曹草的知人善任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开创新地提出了“唯才是举”,发布了著名的求才“魏武三诏令”,提出任用官员“有才不必有德”,打破了自古以来被大家族垄断的取士制度,起用了一些有才能却名声不好的人。

  比如以“毒计”著名的贾诩,人人都知道他的自私自利,曹草对他却非常信任,连敏感的继承人问题也请教贾诩,曹丕时贾诩位列三公;比如《三国志·郭嘉传》记载,陈群说郭嘉行为不检点,但是曹草反而更加器重。

  每当曹草遭遇困难,谋士的建议都起到了决定新的作用。

  兴平初年出现粮食危机,一斛谷卖五十万钱,曹草粮尽不得不开始解散新兵,生死存亡关头他一度想投靠袁绍,幸亏他听了程昱劝阻,才没放弃;官渡之战前,面对敌强我弱,曹草几次心生退缩,正是因为荀彧等人劝说,他才得以坚持到底。(《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荀彧传》)

  曹草在关键时刻听取他人的建议而改变了自己原本决定的次数非常多。

image.png

  曹草善于听取建议,唯独不喜欢听司马懿的

  《晋书·宣帝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衣得蜀!"言竟不从。

  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

  曹草征讨张鲁时,刘备刚刚击败刘璋夺取成都,司马懿建议曹草趁机入川,被拒绝,导致后来刘备夺取汉中,给魏国造成了巨大威胁,奇葩的是,曹草拒绝司马懿的理由是“人苦无足”,即人“人得知足”;

  另一次则是司马懿表示南乡太守傅方骄奢,不可以用来守边,结果傅方果然守备能力不足,并在关羽攻打襄樊时投降了。连一个边陲太守的人面建议都不能考虑,显然曹草不信任司马懿。

  作为君主,采纳谏言有时出现失误是难免的,但是纵观整部《三国志》,曹草帐下谋臣并没有一个人像司马懿这样提出优质建议却被多次拒绝的请况。如果这还不能表明曹草对司马懿的不信任,那么《晋书·宣帝纪》里的这段记载中,曹草对司马懿的怀疑则显露无疑: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衣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image.png

  另一方面,曹草本来应该非常欣赏司马懿才对。

  司马懿这样的年轻人才对于曹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曹草曾经对荀攸说“诸君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衣以后事属之”,可见曹草帐下非常缺少年轻且有才华的人。郭嘉死后,司马懿显然就是这样的人,可曹草却不再像培养郭嘉那样信任司马懿了。

  另外,孙权向曹草称臣时,司马懿就公开表示支持曹草称帝,态度可谓明确。

  司马懿才华出众,支持曹氏的态度非常明确,曹草作为一代雄主,现实中不可主要能靠相面(狼顾)去判断人才。倘若凭一个人的长相就能辨明善恶,世界就太简单了,曹草拿着相面技术天下就能垂手而治了,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所以,一定是发生了一些事实,让曹草对司马懿产生了偏见,让司马懿无论怎么做都难以取得信任。

  司马懿与以往的忠臣有鲜明的不同

  曹草最重用的几位谋臣,始终建议曹草以稳健的风格去处理军国大事。比如荀彧劝说曹草击败吕布、稳定后方之后再去攻打徐州;荀攸让曹草优先分化张绣和刘表,然后再进攻;郭嘉与曹草讨论平定南方方案时提出,优先治理和稳定荆州之后,再图江南。

  每一个建议都让曹草印象深刻,让年轻时有些冒进的曹草感受到了忠臣的力量。

  但是司马懿呢?似乎有些机进,不仅“得陇望蜀”,而且还劝说曹草称帝,曹草难免会怀疑“这小子是不是像孙权一样要把我放火上烤”。

  即便是关羽水淹七军,曹草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没有迁都,但这也是一个“机进”的策略。

  司马懿的的策略常常机进,与曹草以往所信任的谋士方向相反。

  司马懿前后不一,且参与曹氏夺嫡

  首先我们看一下司马懿劝曹草称帝时怎么说的:

  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给出了两个劝进理由,一个是曹草十分天下有其九,但事实上当时无论从人口还是领土来看,曹草都远远没到十分天下有其九的程度,第二个则是“天意”这个最模棱两可的理由。

  一个原本不愿为自己效力的人,突然让自己称帝,只要曹草内心尚有理智,就能明白这只是吹捧而已。高兴归高兴,小心也油然而生了。

  曹草在汉中时,司马懿劝其入蜀,理由虽然看似明确,即刘备与刘璋的摩擦,但是曹军入川远离大后方,粮草供给困难,蜀地易守难攻,后方有孙权攻打合肥,许都又有人在密谋造反。

  万一在蜀地陷入持久战,曹草数十年积累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另一方面,司马懿参与了曹丕、曹植兄弟多储之争,犯了曹草忌讳。曹丕的竞争对手曹植一党中的杨修与司马懿都曾当过丞相府仓曹属主簿,最后就是因为参与了储位争夺战被曹草所杀。

  曹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司马懿在自己死后,凭借拥立之功会有震主之可能。

image.png

  曹草既然怀疑司马懿,为何留着他

  古时候君权是不可冒犯的,曹草既然认为司马懿不能信任,为何还要留着他呢?

  这是多重因素决定的:

  首先,天下三分,曹魏正当用人之际,还远远没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有远大志向的君王在创业时,会无限容忍有能力的人;

  其次,曹丕年轻有为,继位后对魏国的控制会强而有力,不必担心有人从曹丕手中篡权;

  第三,曹丕所处的斗争环境离不开司马懿,无论是斗曹植还是斗士族,还是日后称帝,都需要司马懿态度明确的司马懿的支持;

  第四,《晋书》记载“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可见曹草并不是没有动过除掉他的心思,而曹丕不止一次保护了他;

  第五,曹氏宗族人才济济,不畏惧司马懿,事实上就算是曹草的孙子曹睿死后,仍然有几大辅臣可以死死的制衡司马懿,只可惜曹芳继位后,曹植作为曹姓人的野心膨胀,削弱了魏国皇室的内部力量,才给了司马懿可趁之机。

  司马懿的自保哲学,显得更为关键

  人必先自救而后人救之。

  当司马懿得知曹草猜忌自己后,首先做的是

  “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晋书·宣帝纪》)”

  同样,坚定的支持曹草篡汉自立,自然也是自保手段。

  曹丕称帝的第五年,让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坚持拒绝,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拥立有功而表现的与众不同。这让曹丕更加信任他,征讨东吴时让司马懿镇守后方。

image.png

  到了曹睿、曹芳时,司马懿向曹氏宗族低头示好、联姻,儿子与夏侯玄等人曹氏第二、三代人成为好友;后来司马懿虽然身为辅政大臣,始终谦让曹爽,为了防止曹氏猜忌,司马懿让儿子跟着曹爽出去作战,自己则留在许都;司马师甚至毒死妻子夏侯徽,以防止家族遭到猜忌。

  抱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时,也应该想一想活着的人为什么活着

  谈及鸟尽弓藏,人们惋惜韩信、英布这样的人,叹息古之帝王凉薄。

  如果只是站在臣民的角度去看带他们的下场,自然是惋惜;然而另一方面,君主作为古代国家重要的存在之一,他们也需要顾虑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如果不能保障双方安全,君臣关系自然会崩塌。

  唐太宗李世民见尉迟恭跋扈,曾经叹息: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衣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旧唐书尉迟恭列传》)

  司马懿这样历经曹氏四代帝王,多数时间都谨小慎微的人,最终却让司马氏鲸吞三国。那么以封侯为耻辱的韩信(《史记·淮音侯列传》记载韩信“羞与绛、灌等列”),明朝自称要当太师(意为皇帝的老师)的蓝玉(《明太祖实录》记载蓝玉曾公开表态“我不堪太师耶?”),又怎么能不让皇帝害怕呢?

  • 上一篇: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是怎么保命的?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曹草,生前,司马懿,什么,态度,为什么,及时,天趣,历史,编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庞统一生没什么实际成就 庞统为什么还能和诸葛亮齐名
  • 庞统到底是怎么死的?庞统真的是被误杀的吗?
  • 魏延被杀是否真的是诸葛亮安排?诸葛亮可没这么小心眼!
  • 男扮女装招来的祸事!两个秀才穿女装死于非命!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清朝刺马案究竟是谁策划的 很有可能是慈禧都招惹不起的势力
  •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为什么中华文明从未中过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