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风云 >
吴三桂身经百战又是老将 吴三桂为何会输给康熙
更新时间:2021-02-12 19:10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和康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藩王叛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经忠三人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之乱”从公元1673年到1681年,历时八年,最终以康熙帝平定三藩而结束。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吴三桂在战争初期,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最终失败了。那么身经百战的吴三桂为什么会败给年纪轻轻没有统兵经验的康熙帝呢?这六个原因,不可不知道。

image.png

  第一:民心所向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三藩之乱”吴三桂虽然是汉人反对满清的统治,但是并没有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因为吴三桂当年冲冠一怒引清军入关,满洲八旗铁骑迅速占领中原花花世界,在汉人心中吴三桂是千古罪人,是“汉间”。从打开山海关因清军入关开始,吴三桂就一直背负着“汉间”之名,民间对吴三桂无不痛恨。而此时吴三桂起兵反清距离清朝统治全国已经二十多年,清朝皇帝施行仁政,提倡“满汉一家”,减轻苛捐杂税,承诺永不加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逐渐提升,可以说正是民心思治的时候。吴三桂此时挑起战乱,无疑是让百姓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吴三桂没有得到民心,得不到民心,如何得天下?而康熙帝则不同,康熙帝施行的仁政则是民心所向。

image.png

  第二:道义上得不到支持,师出无名

  自古以来,起兵都讲究师出有名,而吴三桂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吴三桂当年为了向清朝表忠心,追杀绞死南明永历皇帝的事请以及引清军入关的事请依然历历在目,此时吴三桂起兵反清,却没有打出复明的旗号,这让明朝的那些遗老遗少以及反清义士无所适从,像天地会,沐王府,台湾郑氏,都是著名的反清组织。这些组织打出的旗号是“反清复明”,是忠于大明王朝的。而吴三桂不一样,吴三桂没有拥立明室后裔,更没有提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而是“反满复汉”,想自己称帝,这就让吴三桂在道义上得不到支持,这也为吴三桂的失利埋下伏笔。

image.png

  第三:双方经济对比

  吴三桂造反,是以云南一隅对抗全国,经济方面的差距可想而知。战争不光是人力和意志的比拼,还是军需物资的比拼。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军需物资在战争中的作用。吴三桂仅仅依靠云南一隅的财力,物力,兵力,而康熙帝则是坐拥全中国的人力,物力,兵力,后备资源和兵员的补充可以说是源源不绝。吴三桂是从昆明起兵,要攻入北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这个时候,战备物质和兵员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吴三桂实在没有兵源再补充了,所以,军队越打越少。

image.png

  第四:地理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所谓居高临下,北方多山地,就注定了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帝王统一中国的时候,都是从北向南的统一,很少有从南往北的统一。所以,吴三桂向从南往北去夺取天下,难度可想而知。而南方地势平坦,多平原,也更加有利于满清八旗的骑兵作战。而且北方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管想要拿下,确实不易。

image.png

  第五:知识分子反对吴三桂

  这一点其实和第一点相似,第一点说的是民心,这一点说的是知识分子的心。想要夺取天下,百姓很重要,知识分子当然也重要。吴三桂叛明降清,如今又叛清企图称帝,早已被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所唾弃,文人的口诛笔伐,对吴三桂来说,是很致命的。而此时康熙帝则是善待文人,重用文人,高下立判。

image.png

  第六:吴三桂的战略

  吴三桂反清之所以失败,战略失误也是很大的因素。吴三桂起兵之后,先后横扫云贵,川,湘,再加上其余两藩耿经忠和尚可喜占领的地盘,三藩实际上控制的地区已经非常大,大到半个中国。但是此时吴三桂没有继续向北用兵,而是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再向北发展,希望能和清廷划江而治。而此时康熙帝则是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兵力,坚决打击吴三桂,同时招抚其他反叛者,让吴三桂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image.png

  综上所述,因为六个原因,所以身经百战的吴三桂才败给了年纪轻轻的康熙帝。

  

关键词:吴三桂,身经百战,又是,老将,为何,输给,康熙,今天,小编,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为什么有些人质疑安德海是假太监?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
  •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