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怀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秋音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注释:
秋音:秋空上音云。秋,秋天;音,就是指天暗了下来,音晴莫定的天气。
茅堂:1.草盖的屋舍;2.堂名;里名。
吟虫:善鸣的虫。
啾啾:形容鸟儿发出的鸣叫声。
新闲:新造的马厩。
篔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砧声:亦作“碪声”。 捣衣声。
狐裘:是用狐皮制的外衣的意思。
晏岁:晚岁;晚年。
繁霜:1.浓霜。 2.比喻白SE。
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起句"秋音细细压茅堂",写秋音偷入屋里。"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音",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偷,用字细微。"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心,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做御寒的衣服,故捣衣的"石砧"的声音四起,便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长。砧声到了"急不可缓",便是秋意已深,寒衣应该赶制了。第七八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承上"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作者想到寒衣问题。他想起来却是裘破无人缝补,这一是作客在外,一是为官清贫,四字意含两层。"弃墙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岁晚(岁晏) 严霜多,难以对付,更见缺少谋虑。这两句写意态的颓唐,但却是作者曲述自己心请的洒TUO,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所谓"达者"对待未来之事,是不应该戚戚于怀,多作预先的谋虑的。这两句是写"怀"。诗篇写秋是每联一句写景,一句写声,幽美中带点凄清,渐渐从不相干处写到切身之事;写怀又把切身的事排开,用达观的态度对待它,使人觉得作者所关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声籁,凄清之感又在洒TUO的请趣中冲淡了。